玩家必备攻略“普通扑克牌自动记牌器“推荐6个购买渠道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 2024-11-20 09:56:41
作者:健闻咨询责编:郁赟
尽管本周一才官宣上市,但诺和盈刮起的减重风暴早就吹遍了国内的医药零售圈。
诺和盈是诺和诺德旗下的一款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于今年6月获批用于国内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款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过去的5个月里,国内各大医药商业公司都在积极搭建诺和盈的供应链。
最早的终端销售信息出现在美团平台11月9日,美团首发诺和盈线上预约及到店门诊服务。此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也纷纷开启了诺和盈的预售渠道。11月13日,诺和盈在国内的首张处方在北京圆心大药房落地。
相比于公立医院,医药电商和零售药房的机制更为灵活,对减重药这样的单品也更加重视,所以上货速度也会快很多。互联网医疗行业资深从业者方文(化名)表示,在中国数亿超重人口的基数下,作为兼具消费属性的减重神药,诺和盈的院外市场空间很大,但也很可能面临处方药滥用的风险。
如何在企业、患者、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中求得共赢,或许是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议题。
冲击2024年度药王
诺和盈在国内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同胞兄弟诺和泰。
2021年4月,诺和诺德旗下的诺和泰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在当年完成商业化上市和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两件大事。
从药物学原理来看,诺和泰的药物活性成分是司美格鲁肽,它既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又可以作用于人体下丘脑的进食中枢,通过减少食欲和饥饿感,延缓胃排空等机制起到减重作用。也是在2021年,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美国获批了减重适应症。
因此,诺和泰在国内上市后,大量有减重需求的人群都将其作为网红减肥药来使用,还曾一度导致药物断供,影响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用药。据媒体披露,更有甚者,通过借用他人名义,在医院开出有医保报销的诺和泰后,再进行二手转卖,变相套用医保基金谋利。
这次诺和盈上市,会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超适应症用药的风险。某三甲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医生徐洋(化名)告诉《健闻咨询》,过去这两年,指名要求他开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他几乎都婉拒了。在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通过其它渠道拿到了药,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徐洋看来,诺和泰的减重功效明确,安全性也比较高,加上有国外适应症获批的先例,用做体重管理没有太大问题。唯一的弊端是,这些患者在自行注射的过程中,对剂量的调整优化,以及副作用的处置上缺乏专业指导,存在小概率风险事件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诺和泰和诺和盈药物成分相同,但价格却有不小的差距。以某医药电商平台为例,1.5ml装的诺和盈售价为1630元,同剂量的诺和泰则在390元左右,不到前者的1/4。
诺和泰是医保品种,前期谈判时压价比较多,诺和盈瞄准的是自费的减重市场,定价高一些也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一位从事医药零售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诉《健闻咨询》,短期内不排除诺和泰会抢走一部分减重市场的份额,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会通过渠道管理和投放等手段,严控诺和泰的流向,最终司美格鲁肽会形成一个双轨制的供需关系,诺和泰便宜一些,主要在院内开方,专供糖尿病患者。诺和盈则作为盈利来源,面向院外市场和减重人群。
诺和诺德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95亿美元,其中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达到203亿美元,这一数字距离K药(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前三季度的216亿美元销量仅有咫尺之遥,在诺和盈中国上市的助力下,司美格鲁肽或有一争年度药王的机会。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地区的销售总额约为7亿美元,这是减重市场尚未打开时的数字。有分析预测,到2030年,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48亿美元,占其全球销售总额的7%。
当然,诺和诺德也需要面对后来者的竞争。今年7月,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的长期体重管理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预计很快就将上市,且定价大概率低于诺和盈。此外,国内至少有15种司美格鲁肽仿制药已经处于临床阶段,将在两年内向原研药发起挑战。
在这一轮诺和盈的上市热潮中,医药电商平台的助攻表现最为突出。
早在11月9日,美团就首发了诺和盈线上预约及到店门诊服务,并在页面端设立了专区,标注为医院专供,全网首发。此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也纷纷开启了诺和盈的预售渠道,并在价格上予以优惠。
《健闻咨询》发现,在上述电商平台,诺和盈的最初售价不到1400元,包含挂号、诊疗和取药服务。而本周一官宣上市后,各大平台上的入驻商家陆续上调价格至1600元至1700元不等。之前的是早鸟优惠价,现在已经享受不到了。某门诊客服回应称。
此外,平台还随药提供相关服务包。比如,用户如果通过美团预约下单,就可以在用药前12项器官功能血检和复合益生菌一盒中择一使用,并有医生、减重顾问和营养师组成的团队进行用药指导。
更重要的是,医药电商平台把线上购药的便利性做到了极致。《健闻咨询》在一些电商平台尝试预约购药,在填写个人信息,确认取药方式之后,系统就会开出对应的电子处方。在整个开方、审方的过程中,医生并不会主动介入问诊,而是以用户的个人承诺为准。
互联网医疗行业资深从业者方文表示,事实上,自从诺和泰获批以来,关于司美格鲁肽被滥用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即便是今天批了减重的适应症,也只是允许BMI(体质指数)大于等于30,或BMI介于27到30之间且伴有至少一种与超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使用。
但真实情况是,肥胖并不仅仅是一种疾病定义,它还是人们对于自己形体状况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完全因人而异。这也是司美格鲁肽被滥用的根源,因为减重药不仅仅是在临床上有需求,它还有医美消费的属性,这两者的边界很难能够分清。方文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上宽松的购药环境,确实更适合司美格鲁肽这个单品。
毫无疑问,诺和盈上市会强化司美格鲁肽在减重药领域的用户心智,从而带来更大的销量,而其中大部分交易都会在线上平台完成。这不仅是处方药监管部门需要应对的挑战,也是各大医药电商平台无法回避的问题。
它的市场潜力足够大,大到没有人会放弃这块蛋糕,也没有人敢忽视背后的用药安全问题。所以我认为诺和盈的上市,是对中国医药电商合规性的一次检验,也许它会把这个行业带入一个新的阶段。方文说道。
目前上海已有多家三甲医院表示可以开具诺和盈处方,药物供应也在进一步跟上。但专家提醒称,减重药并非人人适用,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用药。
伴随着诺和盈的正式商业化,公立医院首张司美格鲁肽用于减重适应症的处方将于下周在上海开出。
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替尔泊肽等药品是一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部分品种被批准用于治疗肥胖和超重,但适用人群有严格限制。
在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获得中国药监部门批准后,礼来的替尔泊肽也获得批准,两家巨头公司将在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市场展开竞争。
随着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减重药即将迎来商业化上市,国内多家企业也加速GLP-1药物的研发和审批,未来有望打破目前此类药物高昂的价格壁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