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十款!顶级普通牌最新分析仪,推荐3个购买渠道
叶先生走了,刚刚度过自己的百岁生辰,不足半年。
作为一个20多年前曾经买挂票蹭过她讲座的南开学子,一个曾经肯定执着的诗歌爱好者(或曰文学青年),一个工作后有幸采访过老人家(虽然是群访)的新闻记者,总觉得应该写下点什么,却又迟迟无法落笔。
因为懂得,在众多学者、大家的凭吊、追忆、缅怀文字面前,自己的干瘪与浅薄不值一提。叶嘉莹是谁?她真的很牛么?为什么网上这么多人纪念她?但当我正上初中的儿子一边飞速刷着各种无聊的小视频,一边头也不抬地连珠炮发问时我知道我还是有责任写下点什么,至少告诉他和他的同龄人们,在这个快餐文化流行,追求快阅读碎片阅读,追求网红爆点,文字不超过500、视频不过15秒的网络时代,人们为什么格外需要,又分外怀念叶嘉莹
1979年初,来南开大学时为中文系学生授课
1987年,母国光校长(右二)为叶嘉莹庆祝生日。左侧为陈省身先生夫妇,右一为滕维藻校长
两峰并立星河上
为有荷花唤我来
我们悼念、凭吊、缅怀叶先生,首先因为她顶起了半边天,而这所谓的半边,与性别无关,是文理并重的知识,是学术贡献,是以诗润心以文化人,是终其一生的坚守与传承,是数十年来用一首首诗、一次次吟诵、一场场讲座、一本本著作共同铸就的绝代芳华!
是的,从南开大学主校区东门入,沿大中路前行约300米,路右侧便是著名的马蹄湖太多毕业多年的学子,多年后重返校园最想来的地方,这里有南开的魂、南开的根湖心岛上,是周恩来总理的纪念碑。大中路的左侧是一个小花园,从张伯苓老校长的雕像旁走过再向南,便是两栋风格迥异的小宅宁园和迦陵学舍。他们的两位主人,便是陈省身和叶嘉莹
2007年,在南开大学马蹄湖畔
2009年11月,应邀参加南开名家讲坛
两峰并立星河上,一水中流天地间。被儿子追问时,正在翻看《万历十五年》,偶然便想到了明代诗人钱宰的这两句诗。便不由觉得,在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南开学子眼中,叶先生和陈先生,何尝不是晚年相交甚笃的文理双璧,不是马蹄湖中两朵相望相知的清莲,不是茫茫长河中交相辉映的双星?
2004年10月21日,庆贺叶嘉莹教授八十华诞暨国际词学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办
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叶先生八十寿诞,在东方艺术系举办了一场词学报告会,现场来的除了有全国诗词界的翘楚和冯其庸、文怀沙这样的文坛大家,范曾这样的书画名家外,另两位外行老先生的不期而至更加引人瞩目他们,就是93岁的陈省身和82岁的杨振宁。
一个人,成就究竟几何,除了自己的弟子亲友,我们常说要看同行的评价。而比之同行,来自跨界大师们精诚所至的敬意,更堪称人间佳话。归去来兮陶亮赋,西风帘卷清照词。陈省身亲笔写下贺诗,不曾想竟成绝笔诗不到半年,陈先生与世长辞,正在北京讲课的叶先生随即赶回,题写了挽诗:犹记月前蒙厚贶,华堂锦瑟动高吟
嗟夫昔人已随莲花落,此地空余马蹄湖。
惟愿莲实有心应不死,雏凤清于老凤声。
弱德之美守望者
薪火尽传摆渡人
谁怀念你谁就是怀念一群人/谁谈论他们谁就不是等闲之辈。
很多人说,叶先生,是五四精神的一脉支流。位卑未敢忘忧国。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16岁,她就曾这样《咏莲》。
一生命运多舛,经历了战乱、流离失所、亲人离世、半生漂泊但她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与追求,以诗润心以诗言志。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心态。是诗词给了我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是一首首诗,是一次次对同一首诗的更深一层次理解,让她直面微笑,让她将现实中的苦难消弭于无形。
2015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迦陵学舍正式启用,叶先生定居于南开园
诗词是坚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诗词又不仅仅是坚守,是开一扇窗美的传递,是心与心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碰撞,是慰藉也是涤荡。学习古典诗词有什么用?在早期的讲座中,曾有学生这样提问。叶先生答: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所以我们在雨打芭蕉中温婉,在大江东去里豪放,在梦回吹角中战斗,在垂死惊坐里惆怅
诗词是生命的救赎,是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这份执着与热爱,让她在逆境中砥砺了精神,也让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与发扬的翘楚。很多人说,她一身就是津渡,作为摆渡人的叶先生可能比作为诗人的她,更令人肃然起敬。
在《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扉页,叶嘉莹写道: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所以她90多岁还要坚持站着讲课,所以她没有精力完成一个讲座时就利用点滴精力整理录音
2016年9月11日,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作古典诗词讲座,年逾九旬之高龄而全程站立授课两个多小时
是的,叶先生的一生是诗意栖居的一生,浓厚的家国情怀,让她兼有学者的坚定严谨与教育家的勇毅担当。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古典诗词的真谛,用自己一生的燃烧让更多人感受中华诗词的温暖与力量。她曾说: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从这个角度讲,早已超越小我的她早已穿越南开,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致敬诗词渡人千古事,孤舟一系故园心。
致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18年7月,白先勇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赴南开为叶嘉莹先生祝寿
掬水月在手
静待莲花开
而上述的一切的一切,更取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快阅读的时代,以怎样更好的方式讲给孩子们听。
我们是否被快节奏的生活推着走,兜兜转转步履不停,享受着各种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却忘记了文化的根基,忘了自己从哪里出发?我们是否习惯了信息时代的迅捷与碎片化,却经常在简单头脑表面刺激、片刻的欢愉过后陷入空虚的迷茫?我们在买他买他买他、点他点他点他的纯直播吆喝里人云亦云,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类似羊毛月疯狂小杨哥这样的网红被自己的无知无畏绊倒,也便能理解李子柒三年后复出一夜涨粉380万的背后,是怎样的潜心再造,是怎样的传统文化在展现洪荒之力
是的,当下我们为什么格外怀念叶先生,在于她穷其一生对传统诗词的研究、咀嚼、传递、发扬中,展现出来的古典而现代的融合之美,散发出来由内而外、润物无声的文化自信!当下我们为什么格外怀念叶先生,是因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中华现代文明,需要且呼唤更多像叶先生这样,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摆渡人!
2019年11月,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2021年2月,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今天是叶先生的追悼会,斯人已逝,但诗心不死。
愿叶先生的精神能给予更多的人些许启迪,让我们在这个多少有些喧嚣浮躁的快阅读时代,能更多地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坚定,能一面负重前行,也一面牢牢地抓住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也要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莲花飘落
愿你我心底
有莲花盛放
(叶嘉莹生平图片:南开大学 撰文:南骓 摄影:刘乃文)
{$T.t.abstract.substring(0, 50)} ......[详细]
{$T.t.abstract.substring(0, 50)}......[详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