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网!炸金花怎么闷牌会赢“推荐2个购买渠道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车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纯电车型销量增幅变缓,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车型销量正快速增长。数据显示,9月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增程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高达96.7%和89.1%,远超纯电动车型29.2%的增速。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大厂在电动化转型中逐渐走向务实。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多家企业宣布放弃短期内转型为纯电动汽车生产商的计划。大家都在走一条过渡路线。
同时,传统大厂并没有放弃燃油车,反而是各种经典车型的换代改款依然在进行,比如大众迈腾、帕萨特、丰田荣放、亚洲龙、凯美瑞、哈弗H6,奇瑞虎8、北京现代索纳塔、红旗H6、宝马5系等车型都在2024年推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还有长安第四代CS75 PLUS和吉利星越L两款口碑和销量双丰收的车型:CS75 PLUS车系诞生至今已有10年,累计销量达260万台;8月,星越L销量达2.2万台,排在SUV销量榜前列。
有人说这是燃油车最后的疯狂,但笔者却认为这是燃油车正在迎来蜕变,因为燃油车仍然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有能力在保持原有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渡劫。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大厂都能平安渡劫,新能源也是如此,有成功的就会有失败的。
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车累计的批发量是123.1万辆,同比增长48.1%,环比增长17.2%。零售数据为112.3万辆,同比增长50.9%,环比增长9.6%。渗透率持续突破50%,达到了53.3%。
自此6月份以后,新能源就一直保持对燃油车的优势。具体数据如下:6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91.9万辆,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89.3万辆,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7月新能源销量85.3万辆,传统燃油车型销量74.2万辆;8月新能源销量94.9万辆,传统燃油车型销量79.5万辆;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2.3万辆,传统燃油车零售量为99万辆。
新能源车型确实占了上风,但是燃油车仍然还有一战之力,而且还很强。
在9月份,轩逸、帕萨特、速腾、朗逸、瑞虎8、星越等车型销量保持月批发销量2万以上的销量,而像凯美瑞、迈腾、奔驰C、奥迪A6L、途观L、长安CS75 PLUS、CR-V等车型依旧保持相当的市场热度。
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有谁能忽视燃油车的存在呢?
当然,很多新势力车企的高层,天天在社交平台上说新能源“电比油低”,燃油必亡之类的话语,很多时候也要理性看待。现在中国车市正在打价格战、舆论战。各家车企都是有自己的立场,打舆论战也是有目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是预先画好了靶心,新能源品牌高层天天标榜自家产品天下第一,天天喊着燃油车不行。
传统车企高层也有着同样的言行,只不过目前处于防守方,看起来似乎有些逆潮流而动。比如丰田章男的言论总是会引发争议,可仔细琢磨,也不是全无道理。
从产品层面来看,传统大厂也已经“硬”起来了。
比如上个月上市的帕萨特PRO就冠以“聪明”的标签,各种主流的智能硬件和解决方案也都搭载上了,更令人震惊的是还喊出了15.99万的一口价,380TSI的产品来了到15万区间;不仅是大众如此,丰田也没闲着。近几个月以来,荣放因为降价,月销一直维持在1.6万辆左右,荣放新款上市后又给出了3.2万的限时优惠,保持市场竞争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场车市大乱斗的初期阶段,传统车企处于败退是正常的,毕竟是防守方,没有先发优势。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车企就一直被动挨打下去,总有些车企会醒悟过来,并开始反击,比如大众和丰田。它们和国内新能源品牌合作以挽回局面。
在面对这样的生死危机,传统巨头可以动用的资源很多,当然,效果不见得会有多好,但是只要动起来就有希望,总好过呆在原地甘当鸵鸟。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能源形式,而是综合用车体验。其中包括价格、用车场景、性价比等诸多因素。
举例来说,比亚迪秦PLUS DM-i为什么能够大卖?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在2023年初和年尾降了两次价格。2023年初的时候,比亚迪打出“油电同价,颠覆燃油”的口号,冠军版降至9.98万元起,2023年11月中旬,比亚迪在冲击300万年销量的关键节点,又对秦PLUS进行了一次1万元的官方优惠,等于8.98万元起售。
2023年的这两次价格调整,比亚迪狠狠收割了一波销量。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比亚迪可以凭借低价格、低油耗收获可观的销量,但是想就此彻底掀翻燃油车的铁王座,并没那么容易。要知道,消费者的需求不尽相同,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合资车型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更丰富的用车场景,在恶劣环境下更可靠的适用性。
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品牌现在确实占据了上风,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到燃油车的根基,它们仍然排在消费者的选购名单的前列,不一定是合资燃油车型,也有自主燃油车型。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A级轿车的新能源渗透率仅有22.5%,远低于整体市场的35.7%。再具体到8万~15万元A级轿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更是只有17.2%。这不是新能源车企不想攻进去,而是能力不足。对的,大家没有看错,就是能力不足。无论是价格方面,还是产品力方面,新能源品牌在这个价位区间受限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燃油车最后的壁垒如果必须被打破,那么一定是解决电池在多场景的续航问题以及解决补能问题(包括充电效率更快以及充电桩普及),以及高阶智驾辅助和智能座舱在更广泛的价格区间普及。而这一刻的到来,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快。
2023年初的油电同价把合资油车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么现在合资品牌已经做出了反击,而且与国内的顶级车企和供应商合作,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一场拉锯战。
总体来看,燃油车是否会退出舞台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传统车企更是审时度势,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垂死挣扎是没有的,抓住机会完成蜕变才是核心。当然,不是所有的燃油车车企都能成功渡劫,就像大部分的新能源品牌已经陨落一样。
标签: 帕萨特 电车 油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