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爆料一下炸金花实用小诀窍 “推荐4个购买渠道
本来以为在这一代 iPhone 上,Apple Intelligence 会是最大看点,但落地遥遥无期的 AI 和各种“剑走偏锋”的偷渡方法,早已消磨了大家的热情。
此时我才发现,原来 iPhone 16 上真正的主角,还是那颗相机控制按键。
别误会,我的意思并非是它多好用,而是为了保护这个小东西,着实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就像家里的电视遥控器,再不济也要套一个袋子一样,不少人拿到新手机的第一件事,大概都是准备一套手机壳与贴膜。
但在 iPhone 16 上,这颗按键给手机壳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先回顾一下相机控制按键是个什么东西:这颗按键由一块蓝宝石玻璃、一个压力感应器与一个机械结构组成,支持手指的滑动、按压与点击操作。
我们可以将这颗按键的交互方案分成两套结构:一套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点按激发,另一套则是通过用于屏幕上的电容感应与压力传感器来实现触摸与按压激发。
机械结构好解决,从电源键到音量键都是通过这种最基础的方式来交互,无论是开孔设计、硅胶覆盖,甚至是金属与硅胶结合以营造金属触感,市场上早已有成熟的方案来应对了。
但电容与压感明显是个新东西。
电容触摸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人体导电性来检测触摸位置,它在表面覆盖了一层透明的导电材料(通常是氧化铟锡),形成一个稳定的电场。
当你用手指触碰到材料表面时,人体会吸收一部分电流,这一触摸点的电容值就发生了变化。屏幕内部的传感器能够快速感知这种正在发生的电容变化,并将其传送至处理芯片,计算出触摸的精确坐标位置。
也就是说,想要隔着手机壳用好这颗按键,满足传统的机械结构还不够,还必须有可以传导手指生物电讯号的介质。
有需求,就有市场,不过这一次,商家想挣这份钱,可谓是忙坏了。
在 iPhone 16 才推出时,大家想要带相机控制按键的手机壳,因为官方的手机壳也配备了相机控制按键,跟着原厂的做法肯定没错。
那我们看看原厂是怎么做的:与 iPhone 16 上的相机控制按键一样,官方 MagSafe 硅胶保护壳上有一片蓝宝石玻璃,并配备有传导层,能够将手指的动作传递给手机的相机控制按钮。
之所以选用蓝宝石玻璃,是因为它能达到约为 2000HV 的硬度——这是矿物玻璃的两倍,不锈钢的十倍,只有少数材料能够划伤这个硬度的蓝宝石玻璃,比如 4500 至 10000HV 的真钻石。
目前官方网站出售的 Beats 保护壳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案。
与硬度相对应,蓝宝石玻璃的成本也相当高,虽然苹果从未透露过相机控制按键的蓝宝石玻璃成本,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使用蓝宝石玻璃的设备揣测——Apple watch。
YouTube 博主 @Unbox Therapy 测试 Apple Watch 的蓝宝石屏幕硬度
知名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公司 IHS Markit 通过对 Apple Watch 拆解分析,得出了一份提及蓝宝石玻璃屏幕成本的报告:
Apple Watch 上使用的蓝宝石玻璃屏幕的总成本约为 27.41 美元,其中 7.86 美元为材料成本,其他部分包括研发、劳工和制造费用。
综合考虑材料成本和加工工艺,iPhone 16 系列的相机控制按键蓝宝石成本合理估计在 8 至 15 美元范围内。
这种成本对于第三方制造商来说毫无疑问非常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风险,用户也更喜欢物廉价美的东西,想要继续维持低价多销,就需要想别的办法——用其他材料覆盖这颗按键。
这种办法的效果不算好,大多数材料的导电性能有限,隔着一层材料操作这颗按键一点也不丝滑,大家想要的是既能保护按键,又不影响操作的手机壳。
于是整个十月,市场的需求开始出现分歧。
一部分人在发现带相机按键的手机壳并没有那么好用以后,干脆不要这颗按键了——反正也不好用,AI 又没落地,我要它干嘛?不如包起来。
于是有的商家推出了类似于 iPhone 15 系列的手机壳,直接忽略掉这颗相机控制按键。
而另一部分人则不愿意放弃,原因也很简单——我为这颗按键花了钱,不管用不用得上它都要在那儿。
厂家继续生产额外做了相机控制按键的手机壳(后称电容手机壳),这些壳子绝大多数都遵循苹果官方手机壳设计——用玻璃材质作为表面材料,保证手指操作的顺滑度,再设计一个导电层,将电信号变化传导到手机上的相机控制按键,达成精准操作。
但是结果也不乐观,由于控制成本,第三方的电容手机壳也出现各种翻车,比如玻璃材料脱落、按键整体脱落。
不过这些还算小问题,一个避雷贴的出现,彻底把这类壳子打入冷宫:如果手机壳内部有灰,时间一长,iPhone 机身上的按键就会被弄出印子。
安了手机壳还留印?这简直不可接受,市场的呼声又又又变了:
这下商家是真的麻了,赶忙又将发布前提前设计的开孔壳库存拿出来卖。
此时,又一个新鲜的东西进入了大家的视线:按键贴膜。
没错,继屏幕贴膜、镜头贴膜之后,按键贴膜也出现了。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反复折腾以后,大家实在是对于这颗矜贵的按键失去耐心了,索性就用最实用的方法吧——开孔手机+按键贴膜。
甚至,广大用户还为其总结了非常全面的经验:为了防止这颗按键出现任何意外,不管用开孔壳还是全包壳,最好都贴上按键贴膜。
手机壳厂家打得不可开交,按键贴膜商家却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事情到了这里,市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1.搞全包,将这颗按键直接屏蔽,当它不存在。
2.抛弃按键的半按和触摸功能,只保留机械结构的点击。
3.坚持开孔结构,搭配按键贴膜一起卖也是不错的选择。
4.又开始新一轮的电容手机壳研发,企图通过软化金属或是硅胶包裹的方案解决电容按键壳留印的问题。
这些方案都不错,可以说各有簇拥,但需要注意的是,全包只是一时之举,并不能长久——这与尚未落地的 AI 有关。
根据爱范儿对 Apple Intelligence 的测试来看,与视觉相关的 AI 功能只有一个入口,就是这颗难搞的相机控制按键,如果坚持全包,就等于放弃了这一部分功能。
面对困境,退缩只会让我们被更大的困境追赶。
说到底,这颗按键惹出来那么多麻烦,完完全全是因为苹果设计的偷懒。
根据微博博主 @楼斌 Robin 对 iPhone 的拆解来看,相机控制按键通过焊接将键帽与内侧的金属衬板死死固定在一起,如果出现损坏,只能进行破坏性拆解。
苹果官方的维修报价来看,这颗按键的保外维修价格高达 4399-6099 元。
近年来,苹果一直在帮助用户管理注意力,以便提高效率,为此陆续推出了专注模式、自动化等功能,其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苹果的最终目的在于让用户更专注,拒绝那些非常好的想法,以便为伟大的想法腾出空间。
目前看来,苹果用这颗集成了多种结构与技术的按键,逼着购买了 iPhone 16 的用户必须要在日常使用中压缩自己的“伟大想法”,分出一部分注意力给苹果这个“非常好的想法”,实在是背离了初衷。
可别说用户把手机供起来,毕竟爱惜自己的东西,永远不会有错。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爱范儿(ID:ifanr),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想要发表评论,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快来下载新京报客户端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