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辅助“玩三公不用加工的设备“推荐9个购买渠道
11月9日,由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精心打造的全国首个消防科普小镇在忻州古城正式开启。从琳琅满目的消防元素非遗作品、文创产品,到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投壶、飞镖、狼人杀、水带保龄球等游戏,到消防开放麦、消防犬表演、消防影院,再到现场DIY区,自己动手制作漆画、皮影等消防主题的手工艺品,每一个步入消防小镇的游客,不仅能够立刻感受到浓郁的消防气息,而且很快就会融入其中,流连忘返。
穿行于消防小镇内,总队和11个地方消防支队装扮的“小店”分布其间,各具特色。
在 太原 支队的“非遗消防驿站”,你能看到琳琅满目的消防元素非遗作品。从老陈醋到剪纸,从虎头鞋到锣鼓,每一件作品都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消防已经融入非遗文化中。比如消防形象拓印,游客亲自动手,既体验了拓印这一非遗文化,也得到了一份消防形象拓印作品。
在 忻州 支队的“小店”里,一群孩子“挤”在墙边,墙上的一幅幅消防主题绘画已经勾勒出了轮廓,孩子们正在涂色。一个小女孩考虑了一会儿,放下了手中的黄色颜料笔,最后决定用红色颜料笔涂抹消防员的帽子;一个小男孩正在涂抹一盘水带,手一滑,红色颜料笔涂到了旁边的水枪头上,看看四周没人注意,赶紧又拿起蓝色颜料笔涂在了水枪头上……
在 长治 支队的“小店”里,大人小孩都在试“手气”。隔着不远,每人5支箭,看谁的箭能投入壶中。这是一种古代游戏,在这里被赋予了消防的内涵,投壶中不中,不需要饮酒,而需要答题。“怎么报火警?”“发生火灾还能不能坐电梯”……回答正确,一份消防小礼品就到手了。
在 晋城 支队的“小店”前,漆扇制作迎来了大群围观者,在火焰蓝小姐姐的讲解下,很多游客开始亲自上手。一名游客将灰色与蓝色滴入水中,然后将一把素白的团扇浸入水中,来回转动使团扇染色,再将染色后的团扇取出沥干,几乎是刹那间,一把银灰色间杂着太空幽深蓝色的混色团扇就制成了,仿佛这把团扇是在宇宙之中染成的。
在 运城 支队的“小店”里,文创产品特别丰富。产自运城垣曲的奇石色彩丰富,奇石作品《逆行者》以黄河石为背景,绘出了消防指战员背负空呼,手拿水枪面对火海奋勇直前的形象。运城河津是琉璃的故乡,琉璃制品工艺精湛、造型绝美,将消防知识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相融合,打造出了“消防+民俗”的新型宣传模式。“夏都陶”是以古夏都为窑址,以多彩华夏土为原料烧制出的陶瓷产品,既有古夏陶遗风,又有今夏陶特质。
在 晋中 “穿越之旅”小店,你能了解历史长河中的防火技能……我们的祖先对于如何防火也并不陌生。在中国传统建筑屋脊两端有一种神兽“螭吻”,它们都象征着人们对避免火灾的向往;在很多庭院中古人都设有大型水缸,随时准备灭火;在唐代,水袋、皮袋、溅筒等灭火装置已经比较常见了;到了北宋时期,水袋、水囊、唧筒(古代水泵)、麻搭(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成为灭火标配;到了清光绪年间,洋车式水龙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 阳泉 支队的“小店”里,几位小镇游客正围坐在一起玩着消防版狼人杀。他们按照不同的角色,努力地执行着各自的任务,你一言我一语,通过伪装、挑拨、劝说等手段,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试图解开谜题,找出“放火真凶”。一局游戏下来,小店内时而静默无声,时而笑声一片。
在 吕梁 支队的“小店”里,大人小孩都格外认真,神情严肃、一丝不苟——他们正忙着制作皮影。不仅要小心翼翼地将皮影的模块剪出来,还要亲自上色,最后再用线绳穿起来。当忙碌一番后,一件精美的皮影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大人小孩都别有一番成就感。
在 朔州 支队的“小店”里,有一个“套火焰”的游戏。扔出手中套圈,就能看到你套中的是哪种火灾:是因为电气短路还是乱扔烟头引发的火灾?是因为设备故障还是因为用火不慎?是雷电天气引发的火灾,还是因为人为放火?游戏简单,却学到了一些消防知识。
在 大同 支队的“小店”里,几个孩子围在屏幕前观看消防视频。在转盘游戏区,几个孩子正在排队转盘,根据转盘的指针,回答出相应的问题,就能领取一份精美的小礼品。
在 临汾 支队的“小店”前,一直有小朋友们在排队。他们等待着火焰蓝小姐姐给自己脸上涂画,图案有火焰、有云纹、有小动物,画在他们稚嫩的小脸庞上,显得格外“FASHION”。在落日的余晖里,最后一个小姑娘脸上的作品终于完成了,那是两朵红色的火焰纹,分外靓丽,比落日的余晖更加绚烂…… 记者 张旭东 山西消防全媒体?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评论